百年传名金少山(1 / 1)

金襄诗文集 佚名 754 字 2个月前

金少山,谱名孝松,1906年出生在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屯桥乡的一个贫瘠的山村——金塘头村。

金塘头村,位于天台县西部,与邻村王思岙等同属金岭行政村,村前溪渠环绕,公路横通,门对青山,环境优雅。自宋朝政和年间戊戌科陈诚之榜进士,刘知变因兄刘知过奉宋高宗敕官监南岳庙后,遭奸人陷害犯空印罪株连满门,故而隐姓由赤城孟岸遁逃至金城畈(今王思岙)。后十三世孙相稳公由金城畈迁居金塘头村开基,建村历史不过八百年。然而民风纯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一派田园风光。人人见此,不由得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真个如世外桃源一般。

我的祖父金少山就诞生在这里,兄弟三人,长兄是同母异父所生姓庞,确切的说是亲兄弟二人。高祖父叫金行富,曾祖父叫金立茂。据我祖母提起,立茂公以售货薄荷糖为业,家境贫寒,按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阶级论,属贫农阶级,生活十分清苦。然而,曾祖父过世的时候,我的祖父金少山只有7岁。自幼丧父,注定命途多舛。

“自古英雄出贫家,从来纨绔少伟男。”1919年5月4日,一个的特殊日子,一批青年大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席卷全国。时局动乱,个人的命运从来不由自主。我的祖父是年14岁,与兄长金维孝二人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辗转宁波,再至杭州中山南路落脚,二人学得手艺,以理发谋生。

我的祖母还提到祖父拜师学艺时候的艰辛,师傅规矩很严,吃饭夹菜的时候只能夹朝自己这一边的,若是夹了另一边,师傅就要发怒,把整盘菜都倒进你一人碗里。可以想象那种寄人篱下的感受。不过,我祖父的做人原则也是从那时养成的习惯:居家极爱洁净,外出不喝柜台酒,每晚只喝半斤绍兴老酒。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地下党组织四处宣传革命思想,我的祖父就充当了卖报员,在杭州开的理发店成了传播革命思想的前沿阵地,与地下党组织联系密切。由于祖父目不识丁,只能帮助党组织做些小事情。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祖父结识了我的祖母,并结连理。我的祖母方爱花,1914年出生,小学文化,略懂日语,个子不高,乐善好施,为方焕正次女,有姐方爱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点燃了中国全面抗日的导火线。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兵分三路入侵杭州,我的祖父携妻流亡,辗转来到浦江县境,并在潘宅村扎根,只带了一筐理发工具和一筐换洗衣服,别无所有,凭着一身手艺白手创业,勤俭起家。第二年,生了长子金义荣。

直到全国解放后,中共浙江省委开国书记谭震林无意间邂逅潘宅村,与我的祖父相见,并在家留宿数日。我的祖父希望长子能够入党,但是他的心性使得机遇坐失。谭书记请我祖父返杭,我的祖父婉言拒绝了,从此长居潘宅村。

1964年9月30日,因村人嘲讽买不起房子,于是买下江云锦、江绍道的房产,为避免日后江氏族人的反悔争夺闹事,特请旁人作证,并由政府予以公证。行事谨慎,思虑长远,让人另眼相看。

1969年3月23日,长子金义荣主张分家,且店屋要坐勾,为此立分家约争论三天三夜勉强同意长子坐勾。正是这件分家风波,为家族的团结埋下祸根,由此金少山的名字深入人心,在七村八寨里至今传名。或引以为鉴,或誉赞为人,褒贬不一。

1980年5月18日,病故,享年75岁。

金少山,名孝松,字思德,个子高高,形容消瘦,普通话不标准,一听便是外乡人,饱受当地人的轻视,所幸祖父为人正直,清刚俊丽,行事谨慎,生活简朴,受当地人敬重。育有三子三女。

2006年5月18日于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