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2 / 2)

兄长在上 程十七 2207 字 23天前

陆晋神情不变:“速速有请。”他对妻子露出安抚性的笑容:“不要担心。”

韩嘉宜点一点头,她心说大概是去年端午那一遭,她被吓着了,以至于每次听到宫里来人,她总会暗暗一惊,不自觉地生出一些怯意来。

她想,以后不能这样了,今上不同于先帝。

正想着,一个有点面善的公公拎着食盒满面笑容走了进来:“皇上赐菜给陆大人。”他打开了食盒,露出犹自冒着热气的菜肴,笑道:“这道‘兄弟同心’,皇上觉得好,就命御膳房新做了两份,分别送给陆大人和乐郡王。”

听到“兄弟同心”,陆晋眸光微闪,恳切道:“多谢皇上赐菜。”

公公笑道:“陆大人慢用,小的这就先回宫复命了。”

送走这太监后,韩嘉宜端详着御膳,奇道:“这就是‘兄弟同心’?怎么跟我想象中的一点儿都不像?”

“兄弟同心”是道宫中御膳,韩嘉宜虽然听说过,却一直无缘得见。

“这菜叫‘兄弟同心’,中间还有段故事。”陆晋拿银箸慢悠悠给两人分了一些,“说有姓张的两个御厨,虽是亲兄弟,却一直明争暗斗,誓要比个高低,为此还闯了祸,要被赶回老家去。这两人临走前,摒弃前嫌,合力做了一道菜,文帝尝后赞不绝口,亲自见了他们兄弟,并为这道菜取名叫‘兄弟同心’。”

韩嘉宜“哦”了一声,心想,和她猜的相差不大。

如果这菜本身和“兄弟”无关,那么就是背后的故事和“兄弟”有关了。

能让尝便美味的文帝赞不绝口,这道“兄弟同心”自然味道极好。

陆晋缓缓说道:“不过皇上赐菜,肯定不会因为它的味道……”

韩嘉宜笑了笑,眉眼弯弯:“是啊,他是想说,他跟你是兄弟。”

新帝性格温和宽厚,虽不是英武之君,但做个仁义的皇帝也不错。

郭越登基后,连下的几条政令,都与仁政有关。

五月初新帝下了新的旨意。

选秀。

当然这是以太后懿旨的名义发出来的。

“凡父兄为三品以上官员的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的未婚女子都要参加?”韩嘉宜微觉讶然,她忖度着道,“那得不少人吧?”

这会儿韩嘉宜正在长宁侯府。陆显就在不远处。

初时韩嘉宜嫁给陆晋,陆显觉得尴尬,和韩嘉宜相处也很不自在。后来时间久了,倒是习惯了。不过相比从前,他在她面前稳重老实了许多。

此时听了韩嘉宜的话,陆显忍不住笑出声:“你也不必紧张。你都嫁给我大哥了,自然不在此列。”

韩嘉宜面颊微红,忍不住道:“谁紧张了?我就是感叹一句,有些意外。”

陆显瞧了她一眼:“没什么可意外的。他如今做了皇帝,岂能再和旧时一样?”

他望着韩嘉宜的侧颜,心里忽的浮上一个念头:如果当初嘉宜同意了嫁郭大,那么作为郭大的结发妻子,她这会儿已经是皇后了吧?

但很快,他就赶走了这念头。他对自己说,这样想着没意思,嘉宜已经嫁了大哥,是他的大嫂,夫妻恩爱,感情和睦,想那些有的没的,又有什么意思?

陆显精神一振,笑道:“如今出了国丧,可以谈婚论嫁了。”

韩嘉宜暼了他一眼:“你都是定了亲的人了,还谈什么婚,论什么嫁?”

“我当然不是说我,我和秀秀明年就要成亲的。”陆显一本正经道。他叹了口气,颇觉可惜:“如果不是接二连三的事情,说不定我们孩子都有了。”

他和袁佩秀原本打算在陆晋和韩嘉宜之后成亲的,可惜袁佩秀的祖母过世了,又逢上国丧,今天还没有春天。

只能等了。

不过知道对方也在等自己,那等待也就不是很难熬了。

陆显定了定神,他轻咳一声: “我说的,是表妹的事情。”

第114章 闺房

“静云?”韩嘉宜微讶,随即垂眸。

也是,静云比她还要年长一岁,也确实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梅姨妈去了郊外庄子上,娘又不愿再管此事……

陆显微微一笑:“可不?”

年前他拜托大哥帮忙询问一下罗百户的意见,毫不意外的是,罗北又惊又喜,忙不迭答应。只是一则双方都没有长辈操持,二则先帝驾崩,百日内民间不得嫁娶。这事便又耽搁下来。

初时他对这件事并非完全赞同,不过是各种阴差阳错罢了。他和静云从小一起长大,身为表哥,他当然是希望静云可以嫁的好些,后半生平安顺遂。但后来想想,他差不多也能接受。

唯有一点教他心中不大安稳的是,他拿不准,表妹那次说愿意嫁给罗北,是对罗北有情,还是单纯的感激救命之恩。

虽说这世上大多数夫妻一起度过一辈子都未必两情相悦,但是与未婚妻相识多年且相互印象不错的陆显还是希望表妹能嫁一个合她心意的人。

陆显略过这个话题,含笑问韩嘉宜:“说起来,你和大哥,你们什么时候让我做叔叔呢?”

韩嘉宜怔了一瞬,面颊微红:“你说什么呢?这种事情是能急的么?”

陆显话一出口,也隐隐有些尴尬。乍一听,倒有点像他这个小叔子调笑嫂嫂了。他不自觉轻咳一声,以手为扇,扇了扇微烫的面颊:“你们将来如果生了孩子,是管我叫叔叔,还是管我叫舅舅?”

“如果姓陆,自然是叫你叔叔。”韩嘉宜认真回答,“不过,你若是想拿他当外甥,也使得。”

陆显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