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幽州七郡,一手遮天(2 / 2)

“你来的正好,我也从几个渠道,得到了些许消息,和你之前推算的差不多,张应已经开始放出风声了,准备给你一个太守的位子。”

“这位张家长者,对小子还真是不错,半年前能得秘书监这五品之位,就多亏他的运作,现在又要给小子一个实权的太守之位,真要好好感谢他才行啊。”陈止笑着说话,没有半点担心的意思。

但在他对面,杨结却皱起眉头,摇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但这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因为这次他挑选的地方,很可能如你所料,真是幽州!”

幽州,位于新汉帝国庞大领土的北方。

这片地区在后世是繁华之地,人口稠密,但在这个时代,还有苦寒之说,人口比起王朝中心的传统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差距。

古代王朝,衡量一个地区的活力,人口户数的多少是最直观的体现,毕竟这个时代的生产活动,需要有足够的人力才能进行。

比起开发完善、气候适宜的中心地带和江南之地,北方无疑要恶劣许多,不光是气候,还有连年的兵灾,边疆地区游牧部族的威胁,以及最近几年,蔓延北方几州的洪涝、干旱,不光破坏了几州的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更使人口削减,或者因为病疫,或者因为流民的迁移,来那个人口结构崩溃。

“我借职务之便,找来了一些文书,你先看看吧。”杨结说着,唤来管事,吩咐了一句,很快就有人抱着几个卷宗过来了。

陈止一看,立刻就知道自己这位泰山大人,是真用心了,也是格外上心,先起来致谢,然后接过卷宗翻开,几眼之后,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卷宗上的字不少,但内容其实不多,总结之后,对陈止最有用的部分,就是幽州几个郡的人口户数。

得益于编户齐民等政策的实施,新汉朝廷对各个州郡的人口,有着相当程度的掌握,大概的人口数字,都能在相应的司衙找到。

其实这不算奇怪,古代王朝也有自己的官方记录体系,最鲜明的例子和代表,就是三汉对刘氏宗亲的纪录。

后世很多人,看不起古人的能耐与智慧,认为在古代的那种环境中,很多事难以做到,后世随便一个人过来,不依仗外力,靠后世经验,随便几句话,就能把一个国家的高层、官僚给蒙骗了,自然也看不起古代的记录和效率,多有凭空质疑之举。

但事实上,哪怕是刘备那样贩卖草鞋的宗亲,其实一样可以查到记录,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曾为官,在这之前的诸多先祖,在官府中更不少职权,又怎么会查不到?

再是古代,那也是官方,凭着一张嘴、两行泪就能蒙蔽?

身为宗亲,只要在官府中任职了,自会留下记载,宗正那边亦有记录,除非这支宗师血脉彻底沦为平庸,再无官职。

如果刘备没有后面的际遇,认命做个鞋贩子,从此和官府再无联系,那他和他的后代,就会真正成为布衣平民,族谱上将再无半点纪录。

可惜,即便已和布衣无异,靠着厚黑、借势、趁火打劫和反复背叛等,这位宗亲成为了东汉末年罕见的、白手起家的人物——他的汉室宗亲名号,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后,才能展现作用,对于创业之初,根本没有帮助。

有鉴于此,陈止前世格外看重卷宗的搜集工作,对人口普查更是热衷,深知其中价值。

“幽州几郡几乎都为王浚所制,所以你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以为做了太守,就真能随心施政……”

耳中听着杨结的话,陈止微微点头,目光却没从卷宗中离开。

范阳郡、燕郡、北平郡、上谷郡、广宁郡、代郡、辽西郡。

这就是卷宗展现在陈止眼前的内容,都是幽州所属之郡,位于后世帝都周围,河北北部。

“幽州在东北还有几个郡,如今却被王浚借开疆拓土之言,强行划分出去,成了个平州,所涉郡县,皆为王浚所管,朝廷多不能问。”

陈止闻言,眯起眼睛。

平州的位置,大概包括了后世的辽东半岛,为幽州东北所处,连朝鲜半岛的北部也在其中,此州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公孙度,自号平州牧,后被袁赵攻灭,土地重新归于幽州,如今王浚势大,便又重新划分出去,只是为了方便其人行军政大权。

“眼下,这王浚身兼幽州和平州两州刺史,又有大都督、大将军、大司马的名号,他在东北,是真正的一手遮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