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万世书卷(2 / 2)

黎明之剑 远瞳 2643 字 11天前

直到白银女皇来到装置附近,薇兰妮亚的工作才告一段落,这位大星术师缓缓降落至地面,对女皇致敬:“陛下,会议结束了?”

“是的,正如我们之前所料,最终结果还是母星屏障,”贝尔塞提娅点了点头,目光紧接着便落在了大星术师身后的魔法装置上,“‘书记机关’的运行情况怎样?”

薇兰妮亚有些惊讶,因为白银女皇如此轻描淡写地便将涉及到魔潮防御最终计划的事情一句带过,但紧接着她便反应过来,轻轻点了点头:“已经稳定运行超过三十六小时,所有参数均正常。但我们可能还需要做更多测试才可以确定它是否能如设计的那样长期运行以及自我修复。毕竟它同时用到了原初精灵的遗留蓝图和现代的魔导技术,二者的结合情况尚需数据积累。”

贝尔塞提娅轻轻点了点头,薇兰妮亚则似乎从女皇此刻的态度中感觉到了什么:“陛下,书记机关只是一台机器,它能记录知识,也能教导知识,但它终究不能代表白银精灵,而且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一台被埋在地下深处的机器是否真的能重见天日都是个未知数……”

“它不能代表白银精灵,但它能代表这个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一个被称作白银精灵的文明,”贝尔塞提娅打断了大星术师的话,“原初精灵在逃离故土的时候没有预料到‘大分裂’的发生,流亡者们在洛伦大陆四散分裂,精灵亚种们遗忘了自己原先的文化和传承,哪怕是保存遗产最多的白银精灵,也只能从一堆无法启动的报废机器和无人懂得的古旧书卷中勉强拼凑起一些凌乱的传说和被神化的故事——但如果当时我们有一个类似‘书记机关’的教导机器,这种情况或许就不会发生。”

她抬起头,注视着那台漂浮在大厅中央的魔法装置,那庞大的魔法装置则坦然回应着女皇的注视,它的感知模块识别出了眼前的身影,冰冷坚硬的钢铁之躯内传出一串特殊的嗡嗡声。

这东西并不是最近才开始建造的,整个项目的起步甚至可以追溯到诺依人与洛伦联盟的第一次沟通。

比起这片大陆上其他那些较为年轻的种族,白银精灵更早地面对了文明的中断,也完整地经历过在废墟中的重生,在“留下传承”这件事上,这个历史悠久的种族比所有人都要敏锐且主动。

而刚刚结束的那场会议让白银女皇更加确定了这种未雨绸缪的正确性。

“书记机关,你能听到我的声音么?”贝尔塞提娅突然开口。

巨大的魔法装置内传来了低沉且机械化的回应:“是的,请吩咐。”

贝尔塞提娅轻轻吸了口气:“描述你的使命。”

“是——书记机关使命,持续搜集且记录知识,等待末日指令,当末日指令启动之后封闭此掩体并转入等待模式,在等待期内采取一切手段维持自身及掩体设施运行,直至符合条件的智慧物种重新出现在地表,主动与其接触并执行教导指令……”

……

厚重的合金墙壁阻挡了从旷野方向吹来的刺骨寒风,热力场散布器维持着舒适的室内环境,身着朴素长袍的赫拉戈尔来到了实验室,几名正在操作台前忙碌的龙族学者立刻迎了上来,并向他们的领袖躬身致敬。

赫拉戈尔淡然回礼,随后他的目光扫过这间宽敞的实验室——入目之处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台、漂浮在半空中的全息影像、在墙边排列的培养容器以及诸多五花八门的设备,这些装置在其他种族眼中或许代表着先进到不可思议的“塔尔隆德科技”,然而一个真正的龙族却能一眼就看出来,这里的一切都是拼凑起来的家当。

与曾经全盛时期塔尔隆德的那些技术公司的实验室相比,这里几乎可以用寒酸来形容。

“很抱歉,只能为你们提供这样的条件,”赫拉戈尔对眼前的学者们说道,“和当初的企业研发中心无法相比。”

“您千万别这么说,”一位黑发的龙族学者慌忙摆了摆手,“这已经比我们想象的条件要好很多了——我们甚至从未想过在战争之后还能建立起这样的一座基因编辑室……”

赫拉戈尔点了点头,随后迈步来到其中一个操作台前,他的目光落在一组全息影像上,那全息影像中央所呈现出来的却不是什么神秘而玄奥的东西——那是一只蠕虫,一只其貌不扬的,渺小的,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的蠕虫而已。

而在这蠕虫的全息投影旁边,则是大片大片的遗传因子编译数据。

“进行到哪一步了?”赫拉戈尔回过头,对来到自己身旁的技术人员询问。

“目前已经成功将一部塔尔隆德简史编译并注入到厄比托蠕虫的冗余遗传片段中,且在十六世代的催化繁衍之后保持了稳定传递,正如我们已知的情况,厄比托蠕虫的冗余遗传片段非常非常稳定,是信息的优良载体。”

“是啊,非常非常稳定……”赫拉戈尔轻声自言自语着,“从一百八十七万年前至今,这些生活在淤泥和火山灰里的蠕虫始终保持着这幅样子,这些结构简单的低等生命甚至拥有比巨龙更加漫长的历史。”

“越是基础的生命形式,越是有着古老的历史,”一名红发的基因编辑师感叹道,“比巨龙更古老的是蠕虫,比蠕虫更古老的是细菌,比细菌更古老的是始祖蛋白群组——那些简单脆弱的原始分子结构可以在海底的淤泥中静静繁衍十六亿年,而智慧生物辉煌的文明在这些盲目蠕行的生物面前短暂的如弹指一挥……”

另一名学者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叹息:“其实厄里姆真菌是比厄比托蠕虫更稳定的‘载体’,可惜的是厄里姆真菌的遗传因子不太适合这种编译。”

“拥有三百万年历史的厄比托蠕虫已经足够承担这项使命了,它的遗传结构足以容纳我们所有的历史和大部分知识,”赫拉戈尔淡淡说道,“即使我们灭亡,这些蠕虫也将继续在这颗星球的各个角落繁衍下去,魔潮与神灾对它们而言如同无害的清风,而我们的一切都将在它们的遗传因子中稳定传递。”

几名龙族学者对视了一下,其中一人终于忍不住开口:“可是……谁来读取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墓碑?”

“后来者,下一个发展到一定高度,做好了一定准备的文明,下一个如我们一样充满好奇心,能够敏锐观察的族群——这或许需要很久很久,或许需要一点点运气,但‘等待’对于生命和群星而言,从来不是一个问题。”